栖霞王氏 发表于 2025-9-24 07:32

所谓的肺结节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ytbbs.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大家常说疫苗带来了肺结节,有人看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他说的是新冠导致的肺结节。</p><p>因为疫苗是新冠病毒的减活版本,疫苗对人无害。但后来感染的新冠却是没灭活的</p><p>你们打疫苗会咳嗽刀片嗓吗</p>    <!----></div>            

往事烟台111 发表于 2025-9-24 08:15

一个朋友,疫苗一针没打!
疫情放开,普遍感染时,他竟然没事!
如今,他既没有肺结节,又没有荨麻疹

REDTULIP99 发表于 2025-9-24 08:15

学习了

惟吾德馨兰馨儿 发表于 2025-9-24 08:31

肺结节只是炎症留下的疤痕

酸奶机 发表于 2025-9-24 11:23

定期检查吧。

德康 发表于 2025-9-24 11:58

肺结节的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其本质是肺部组织对炎症、感染、肿瘤等刺激产生的修复性或病理性反应。根据现有研究,其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感染性因素

1. 细菌/真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链球菌、念珠菌等感染后,免疫系统通过纤维组织包裹病原体形成肉芽肿性结节。肺结核球表现为边缘光滑的钙化结节,内部可见层状钙化。
2. 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性肺炎(如COVID-19)愈合后可能遗留炎性结节,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或实性结节。

二、炎症与免疫反应

1. 慢性炎症长期慢性肺炎、机化性肺炎等可导致肺泡间隔增厚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炎性假瘤样结节。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等可引发免疫细胞异常聚集,形成非干酪样肉芽肿,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三、肿瘤性病变

1. 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含脂肪、软骨等成分)、血管瘤等,影像学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结节。
2. 恶性肿瘤肺腺癌、鳞癌等早期可能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尤其是原位腺癌(AIS)或微浸润腺癌(MIA),实性成分占比越高恶性风险越大。

四、环境与职业暴露

1. 有害物质吸入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粉尘(如煤矿工人)等,可引发肺部炎症及纤维增生,形成硅沉着病结节或癌前病变。
2. 空气污染PM2.5等污染物刺激肺泡上皮细胞,促进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五、遗传与分子机制

1. 基因突变EGFR、KRAS等基因突变可能驱动肺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癌前病变。
2. 遗传易感性家族性肺癌综合征(如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肺结节恶性转化风险显著升高。

六、其他因素

1. 血管异常肺动静脉畸形或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形成血管源性结节。
2. 先天性发育异常支气管性囊肿、肺隔离症等先天性疾病可表现为影像学结节。

总结与建议

肺结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良性结节多与感染、炎症相关,恶性结节则与肿瘤及高危环境暴露密切相关。对于发现肺结节的人群,建议:
高危人群(吸烟、家族史、职业暴露)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均衡饮食(如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
医学评估:根据结节大小、密度、生长速度等特征,结合病理活检明确性质。

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可显著降低恶性结节进展风险,多数良性结节仅需定期随访观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所谓的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