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如今的农村已经成为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的话,那么独居在村子里的老妈,无疑已经成为被世界遗忘的那个人。
老妈今年已经七十有二,年轻时因为家庭成分原因,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认识一个,更不用说应对如今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了。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坚持要回村子里住,本来哥哥和我还都不大放心,没想到这几年下来,过的很是顺当。
老妈很少用手机。父亲在世的时候,母亲自己没有手机,有什么事情都是打电话给父亲。后来父亲病重,母亲才同意给她配一部手机,一开始想要一部老人机,在我们的再三坚持下,才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开始学着使用。时至今日,母亲依旧没有随身带手机的习惯,好在家里安装了视频监控,平时联系不上母亲的时候,便通过监控喊她。
老妈也几乎不看电视,如今的电视频道和节目五花八门,老妈嫌麻烦,家里的电视似乎只有我们回去了才会打开。偶尔刷刷手机短视频,也是刷到什么看什么,在信息时代算法的推送下,基本都是家长里短、婆媳关系的内容。国家大事、时事新闻与她无关,偶尔知道一丝半点,也是通过街坊四邻口口相传,而经过口述人的添油加醋,新闻也就变成了趣闻。
老妈自然也不用手机支付。在她心中还是一张张的纸钞更有安全感,生活在村子里花销本就不大,我和哥哥逢年过节回去的时候给她留下些零用钱便足够了。而且无论是村子里的小卖部还是周边的赶大集,似乎对现金还并未排斥。
不像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交依靠网络,老妈的朋友圈都触手可及。本家的妯娌、娘家的兄弟、街坊四邻的老姐妹,还有每日里雷打不动一起打牌的牌友,基本就是老妈整个的社交圈。二婶家哪天包的饺子多了,便给老妈端过来一碗,老妈种的菜下来了,便时不时的给街坊四邻送去一些。抬腿出门便到,甚至懒得动弹的时候,站在门口喊上一嗓子,便通知到了。
老妈甚至遗忘了时间。五一的时间回老家,看见家里的挂表慢了将近二十分钟,老妈依旧没有察觉。或许她平日里也很少需要到时间,更不要提精确不精确了。日落而息,日出而起。而平日里需要做的事情,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在菜园里耕种劳作,也不用和时间挂钩。老妈也从来不关心星期几,只有周末的时候我们给她打电话,看到我们没有上班,才知道又到了周末。
有的时候想起这个被世界遗忘的老妈,觉得她多少有些可怜,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太过不孝。不过每当节假日回老家的时候,自己如同老妈那样坐在院子里,看着风吹影动,听着虫鸣鸟叫,随手给鸡窝里的一对芦花鸡扔上一把吃食,看着他们叽叽喳喳的你争我抢,一坐便是许久。不知不觉间,日影西斜,肚子也有些饿了,便起身点火生灶,准备晚餐。往往一天天手机的电量都下不去多少,而平日里忙碌的那些事、那些人,似乎也变得可有可无。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孟浩然把酒话桑茶,老妈如今的生活或许没有文人墨客的那份浪漫,但却也殊途同归,至少算不上可怜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或许抛弃了老妈,但老妈的世界本就很小,那个小院、那个村庄便是她的世界。
反过来想想,被世界所遗忘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令我都有些羡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