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滨海路车少,设置了双向4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但两侧的人行道基本都留了4-5米宽,还有更多的绿地。这几年为了提升滨海路的整体形象,开始分段改造,但却没有利用好前面给留下来的条件,改造后还是4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有的位置甚至把人行道给减成了2米宽。现在机动车多了,滨海路的机动车道已经明显不足了,完全有条件改成双向6车道,把现在较宽的人行道,改成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形成烟台特色的滨海自行车道。现在这样改造,人行道路窄人不好走,非机动车混行不安全,机动车又常常堵车。烟台海岸线这么美,也是城市的特点,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自行车道,现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虽然说是有非机动车道,但可以看看,每天有多少车辆在非机动车道飞驰而过,就不说多年前撞飞多名骑车人的事了。物理隔离是相对最安全的方式,也是多方推崇的方式,厦门那样专门的海上自行车道就不想了,能利用现有的人行道建设出与机动车道物理分割的自行车道就可以了,目前那种非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平面混行的慢行一体模式并不好,非机动车与行人也最好是隔离的,滨海路具备这样的条件,改造后既能增加机动车道数量,而且还能实现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隔离通行,也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一举多得。迎宾路更是,绿化带形成天然的隔离道路,却都成了人行道,一条盲人通道,一条步道,一条人行道,机动车道本就不宽,两车并行都感到拥挤,却还把非机动车挤压在马路上。把中间的步道或者最右侧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是不是更好,另外非机动车道最好能与机动车道路面保持高度一致,便于非机动车通行,也可以让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有一定高度差,让两者物理隔离,避免同一平面混行给行人造成的危险。总之,滨海路之前的设计建设,预留出了增加机动车道以及机非分离的条件,后期改造强烈建议不要浪费了先前预留的这个好条件,目前的改造方式,不但机动车道没有增加,机非混行没有解决,甚至还要缩减人行道宽度,也绝了后期再拓宽的机会,这真是改造的败笔,不能为了绿化而绿化,为了步道而步道





